
中美关税 “休战期” 延长,香港贸发局呼吁企业调整策略
参考:香港贸发局 时间:2025-08-21
近日,中美关税 “休战期” 延长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。香港贸易发展局(贸发局)副总裁张淑芬对此表示,美国的关税政策影响全球,而香港贸易及出口商反应迅速,已通过分散投资及出口积极应对。贸发局一直密切留意市场变化,并呼吁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业务及投资策略。
张淑芬指出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一任任期时也曾开征关税,香港企业有一定应对经验。加之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措施协助业界拓展新市场,如中东、东南亚等地,目前已初见成效。数据显示,即使过去 7 年间,中国香港出口至美国市场有所下滑,但整体出口贸易仍实现了增长。这表明香港贸易商通过积极开拓新市场,成功弥补了部分美国市场份额的损失,并且推动了整体贸易规模的扩大。
张淑芬将于今年 10 月升任香港贸发局总裁一职,她深感荣幸,并表示未来会紧密配合政府的出口推广策略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、物流中心、贸易中心、会展中心,具有诸多固有优势。张淑芬计划利用这些优势,进一步做好双边贸易,一方面积极将海外企业引进来,另一方面助力本地及内地企业走出去,提升香港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香港的应对策略与制度优势,政府与贸发局的协同行动
市场多元化政策:特区政府推出 “电商易” 计划,为企业提供最高 100 万港元资助,支持其通过天猫、京东等平台拓展内地市场。同时,李家超率团访问中东,与卡塔尔、科威特签署 59 份合作备忘录,推动香港成为中东资本 “东进” 与内地企业 “西行” 的超级联系人。
数字化转型赋能:香港贸发局推出 “展览 +” 模式,利用 AI 和大数据实现精准贸易配对。例如,2025 年亚洲玩具展吸引超 2500 家展商,通过线上平台促成交易额同比提升 27%。
自由港制度的战略价值
香港作为全球极少数零关税经济体,其独特地位在关税壁垒高筑的背景下愈发凸显。数据显示,2024 年香港港口货运吞吐量达 1.76 亿吨,处理全球 7% 的转口贸易,其中 35% 涉及中美贸易。此外,香港的普通法体系与国际仲裁机制(如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裁决可在 172 个国家执行),为跨国企业提供了规避政治风险的 “安全港”。
中美关税 “休战期” 的延长,为香港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缓冲时间和机遇。一方面,企业可以继续利用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,优化自身的全球供应链布局,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和业务拓展力度。例如,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区的贸易合作,不仅可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,还能借助这些地区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市场需求,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。另一方面,企业也可以利用香港的金融和物流优势,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,吸引更多海外企业与香港本地及内地企业开展合作。
然而,企业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。尽管关税 “休战期” 延长,但全球贸易环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。未来,香港企业需要持续关注中美贸易关系的动态变化,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,灵活调整业务及投资策略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,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中美关税博弈的长期化,倒逼香港加速从 “转口港” 向 “全球资源配置中心” 转型。在张淑芬等决策者的推动下,香港正以制度创新、市场多元化、科技赋能为支点,构建抵御外部冲击的 “韧性生态系统”。正如李家超所言:“配合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大趋势,香港机遇无限”,而这种机遇的核心,正是其作为自由港的制度价值与超级联系人的战略地位。未来,如何在中美博弈中保持 “制度中立” 与 “商业自由” 的平衡,将是香港持续繁荣的关键命题。
中美关税博弈的长期化,倒逼香港加速从 “转口港” 向 “全球资源配置中心” 转型。在张淑芬等决策者的推动下,香港正以制度创新、市场多元化、科技赋能为支点,构建抵御外部冲击的 “韧性生态系统”。正如李家超所言:“配合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大趋势,香港机遇无限”,而这种机遇的核心,正是其作为自由港的制度价值与超级联系人的战略地位。未来,如何在中美博弈中保持 “制度中立” 与 “商业自由” 的平衡,将是香港持续繁荣的关键命题。